“因為資金困難,我們主動把兩座爐的產能賣到了產能交易平臺上,總共得到一個多億的補償資金。”1月5日,武安市永誠鑄業公司董事長任起旺對記者說,“企業通過產能置換,又恢復了生機。”武安市引入市場交易辦法去產能,建起全國首個縣級鋼鐵產能指標交易平臺,2016年共壓減煉鐵產能241萬噸、煉鋼產能383.5萬噸,超額完成了年度壓減任務,跑贏目標任務時間表。
武安市是我國“冶煉重鎮”,因鐵而興,鐵礦石儲量達5.5億噸。經過近70年的發展,當地政府認識到,過度依賴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。按計劃,2013-2017年武安市需壓減煉鐵產能931萬噸、煉鋼產能836萬噸,壓減率分別為24.7%、23.3%。
為將壓減任務落到實處,2016年,武安市以產能指標置換交易金為杠桿,撬動企業通過“交易產能、壓減裝備、兼并重組”等方式完成年度去產能任務。該市按照所有企業都承擔壓減任務原則,以《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》確定武安截至2012年底的裝備和產能為基數,計算出所有16家鋼企的產能占比,按此比例將去產能任務分配給企業。16家鋼企根據各自承擔的任務數,按每萬噸鐵、鋼產能各100萬元標準,繳納鋼鐵產能指標置換交易金,專項用于補償壓減裝備的企業。截至目前,已籌集7.44億元鋼鐵產能交易金。
利用這些交易金形成的“資金池”, 武安市建起全國首個縣級鋼鐵產能指標交易平臺,順利將年度任務落實到7家企業的3座高爐、6座轉爐上——市場競爭力強、效益好的企業,在保證裝備都為優勢產能的前提下,支付交易金,便可將壓減任務轉移出去;市場競爭力弱、效益差的企業,承擔起壓減任務,但可獲得相應補償資金,保障職工利益。
武安市引入市場交易辦法去產能,不僅順利完成了年度去產能任務,還使職工安置有了保障,因企業去產能而受直接影響的16654名職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。